一、企业概况
吉林炭素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吉林炭素)是我国重要的炭素生产企业之一,其前身是国家“一五”期间建设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,于1952年开始筹建,1955年竣工投产。吉林炭素有限公司现厂址位于吉林市昌邑区和平街9号,厂区北侧为吉林铁合金股份有限公司,东侧冀东水泥相邻,南面紧邻和平街,隔道路为和平花园小区,西侧为碳素住宅小区。业厂区总占地面积64.87万m2,建筑占地面积241243.2m2。企业现状职工共计2300人,生产系统采取全天工作制,年工作日365天,车间各工序实行“四班三倒”,每班工作8小时。
二、污染物监测标准:
污染源名称 |
污染物 |
验收标准 |
执行标准值 |
废气处理设施出口 |
沥青烟 |
《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》GB16297-1996;
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
GB 9078-1996 |
80mg/m³ |
颗粒物 |
150mg/m³ |
氮氧化物 |
420mg/m³ |
二氧化硫 |
700mg/m³ |
氰化氢 |
2.3mg/m³ |
苯并[a]芘 |
0.0005mg/m³ |
氨 |
4.9kg/h |
无组织废气 |
厂界上、下风向 |
苯并[a]芘 |
2.0mg/m3 |
颗粒物 |
5.0mg/m3 |
氨 |
2.0mg/m3 |
二氧化硫 |
0.5mg/m3 |
氰化氢 |
0.03mg/m3 |
噪声 |
工业企业厂界
噪声 |
《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》(GB12348-2008)Ⅲ类标准 |
昼间 |
65 |
夜间 |
55 |
废水 |
SS |
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-1996 |
70 mg/L |
COD |
100 mg/L |
BOD5 |
30 mg/L |
NH3-N |
15 mg/L |
pH |
6-9 |
石油类 |
10 mg/L |
总氰化物 |
0.5 mg/L |
总磷(以P计) |
0.1 mg/L |
三、污染物监测内容
1、废气
2、噪声
监测点位 |
监测因子 |
监测频次 |
备注 |
厂界四侧1米处各设1个监测点,共4个监测点位 |
等效A声级 |
2次/天、2天 |
昼夜各一次 |
3、废水
监测点位 |
监测因子 |
监测频次 |
废水排放口 |
SS |
非瞬时采样 至少4个
1次/季度 |
COD |
BOD5 |
NH3-N |
pH |
石油类 |
总氰化物 |
总磷(以P计) |
四、污染物监测方法
监测项目 |
监测指标 |
分析方法 |
仪器名称 |
有组织废气 |
沥青烟 |
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沥青烟的测定 重量法HJT45-1999 |
气相色谱仪 |
颗粒物 |
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GB/T 16157-1996 |
- |
氮氧化物 |
固定污染源废气 氮氧化物的测定 定电位电解法HJ 693-2014 |
- |
二氧化硫 |
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 碘量法 HJ/T 56-2000 |
气相色谱仪 |
氰化氢 |
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氰化氢的测定 异烟酸-吡唑啉酮光度法 HJ/T 28-1999 |
- |
苯并[a]芘 |
固定污染源排气中苯并(a)芘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HJ/T40-1999 |
液相色谱仪 |
氨 |
空气质量 氨的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法 GB/T 14669-1993 |
- |
无组织废气 |
苯并[a]芘 |
环境空气 苯并(a)芘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GB/T 15439-1995 |
液相色谱仪 |
颗粒物 |
环境空气 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重量法 GB/T 15432-1995 |
- |
氨 |
空气质量 氨的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法 GB/T 14669-1993 |
- |
二氧化硫 |
环境空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甲醛吸收-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HJ 482-2009 |
- |
氰化氢 |
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氰化氢的测定 异烟酸-吡唑啉酮光度法 HJ/T 28-1999 |
+ |
噪声 |
厂界噪声 |
《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》(GB12348-2008)1类标准 |
噪声频谱分析仪 |
废水 |
SS |
水质 悬浮物的测定 重量法 GB 11901-1989 |
- |
COD |
水质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 HJ/T 399-2007 |
- |
BOD5 |
水质 五日生化需氧量(BOD5)的测定 稀释与接种法 HJ505-2009 |
- |
NH3-N |
水质 氨氮的测定 蒸馏-中和滴定法 HJ 537-2009 |
- |
pH |
水质 pH值的测定 玻璃电极法 GB 6920-1986 |
- |
总磷(以P计) |
水质 总磷的测定 流动注射-钼酸铵分光光度法HJ 671-2013 |
|
石油类 |
水质 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 红外光度法 GB/T 16488-1996 |
|
总氰化物 |
水质 氰化物的测定 容量法和分光光度法(HJ 484—2009 ) |
|
五、环境质量监测标准:
1、地表水
《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》(GB3838-2008)中III类标准见下表
分类 |
pH
(无纲量) |
BOD5
(mg/l) |
COD
(mg/l) |
高锰酸盐指数 |
氨氮
(mg/l) |
粪大肠菌群
(个/L) |
DO |
III |
6.5-8.5 |
≦4 |
≦20 |
≦6 |
≦1.0 |
≦10000 |
≧5 |
2、地下水
地下水质量标准值
分类 |
pH
(无纲量) |
高锰酸盐指数 |
氨氮
(mg/l) |
总大肠菌群
(个/L) |
细菌总数
(个/L) |
III |
6.5-8.5 |
≦3.0 |
≦0.2 |
≦3.0 |
≦100 |
3、环境空气
大气评价标准值
污染物名称 |
取值时间 |
二级标准浓度限值(mg/Nm3) |
PM10 |
日平均 |
0.15 |
TSP |
日平均 |
0.30 |
SO2 |
日平均 |
0.15 |
一小时平均 |
0.50 |
NO2 |
日平均 |
0.12 |
一小时平均 |
0.24 |
监测频次为每半年监测一次。
六、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要求
1、人员资质
1)检测人员经过专业技术培训,并按照《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制度》要求持证上岗。
2)检测人员能正确熟练地掌握环境监测中操作技术和质量控制程序,熟知有关环境监测的法规、标准和规定。
3)检测人员对所承担的分析测试项目熟悉方法原理、严守操作规程,能保证操作的准确无误。
2、气体监测分析过程中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
1)监测时避免被测排放物中共存污染物对分析的交叉干扰。
2)被测排放物的浓度在仪器量程的有效范围内(即30%~70%之间)。
3)在烟尘采样器在进入现场前,对采样器流量计、流速计等进行校核。
4)烟气监测(分析)仪器在测试前按监测因子分别用标准气体和流量计对其进行校核(标定),保证测试时其采样流量的准确。
5)监测样品做全程序空白样品,以判断分析结果的准确性。
3、噪声监测分析过程中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
1)声级计在测试前后用声校准器进行校准,测量前后仪器的灵敏度相差小于0.5dB。
2)项目边界噪声监测结果按《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噪声测量值修正》(HJ 706-2014 )的要求进行评价,对于只需判断噪声源排放是否达标的情况,若噪声测量值低于相应噪声源排放标准的限值,可以不进行背景噪声的测量及修正。
七、监测数据记录、整理、存档要求
1、监测数据必须有纸质版和电子版记录,不得任意篡改和删除数据。
2、所有数据要定期归档。
3、监测人员电脑储存的监测数据不得擅自对外提供。
4、严格执行《监测数据资料保密制度》,档案管理人员负责数据存档、借阅等工作,使用数据施行备案和审批制度,经公司领导审批后方可外借。
